今年五一节,我和妈妈前往天津看望舅姥姥和她的家人们。距离上一次来到庆有西里已经是 11 年前的事了——高考结束的那个暑假。
我外婆有一个亲姐姐一个亲弟弟,这两位都在文革期间背井离乡到了天津,之后留在天津发展。
外婆同她的后妈、亲爸、同父异母的弟弟生活在上海。之后,外婆认识了小资产阶级的外公,成婚后不久,我外公被批为右派,下放到安徽的一个农村进行劳动改造。妈妈和舅舅那时候还小需要照顾,所以也一并来到了安徽。外婆为了补贴家用则只身一人回上海打工,原本的娘家(后妈、亲爸、同父异母的弟弟)也被文革搞得支离破碎。妈妈说,外婆过年会去安徽和家人团聚,平时都在上海当保姆。就这样,直到八十年代,外公他们才返回上海。
虽然这都是很久远的事情了,但是我还是不禁发问,如果没有文革,会避免多少悲伤的事情发生?同样的,没有坚持动态清零,会避免多少悲剧发生?
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
历史为什么会惊人地相似?那是因为对那段历史避而不谈、不去总结经验教训,那就势必会重蹈覆辙!而且,这个趋势,正逐渐蔓延和加深。
开篇就叙到这儿。让我们回到这次探亲。与天津的亲人们众多的谈话中,最让我印象深刻的,莫过于亲戚们善意的催婚。
其实我本人,并不反感被催婚,因为我喜欢和人讨论问题:对方觉得我这个年龄适合找对象和结婚生子,但我自己并不认为这是我必须要走的道。于是,我迫不及待地和她们展开了辩论。自然是一对多的辩论,虽然有点挑战,不过我就是喜欢有难度的东西~!
首先我先听她们好心的劝说,并点头表示肯定。接着我来了灵魂 2 连问:
“为什么要结婚?”
“为什么要生孩子?有什么好处”
后来,从她们的回答里我发现,这真是一个好方法啊~!她们几乎都是听到这 2 个问题,然后回答绕个大圈子,避免正面回答问题。想着去搪塞,但反而适得其反。
我敢保证,她们一定也没有想明白这 2 个问题,至今。
于是,我以讲故事的方式提出了我的见解:故事是这样的,资本家见渔夫打了一些鱼后就不再打了,便和渔夫有了一段对话:
资本家:为何不再打了?
渔夫:够我家今天吃的了。
资本家:打这些鱼要多少时间?
渔夫:用不了多少时间。
资本家:那你剩下的时间干什么?
渔夫:好好睡一下午觉、然后陪孩子玩、陪妻子散步。
资本家:你可以多打些鱼,卖了钱后买大船甚至组织船队。
渔夫:然后呢?
资本家:办公司、赚大钱。
渔夫:这需要多少年?
资本家:大约 15 到 20 年吧。
渔夫:然后呢?
资本家:成了大款你就不用再辛苦劳动了。
渔夫:然后呢?
资本家:你就可以每天睡大觉、陪孩子玩、陪妻子散步,享受快乐的生活。
渔夫:不用了,我现在就可以。
资本家:……
听罢,亲戚们面面相觑……想必,我想表达的意思,她们和他们或多或少能够理解了吧。
其实,我们真的没必要去重复前人所走过的路,那些路虽然不用再去花精力探索,只要花时间去干就完事儿了。但是,身为不要让自己白活的人类,怎么可以懒到不去扪心自问自己究竟要什么,追求什么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