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活着的人好,才是真的好


我很感谢小伯伯。

因为

  1. 当年 2019 年 12 月,爸爸的追悼会结束后。他开着车,小婶婶也陪伴着,让我得以去送爸爸最后一程:亲眼看着棺材送进火炉,烧完后出仓,棺材烧光,只剩下一堆完整的白骨,然后我亲自捡起爸爸的白骨,最后专业人员负责敲碎,最终粉碎成骨灰……(某种程度上,我的心也是伴随着一起碎掉,然后,不知过多少个日子,新生了。但是,已经不再是曾经的我了。这一点,我很确信)

  2. 爸爸的兄弟姐妹(三个姐姐、两个弟弟)中,第一个提出来要给我爸爸上坟的亲人。

所以,对他以及小婶婶,我是还蛮感激的。


时间很快,爸爸 2019 年 12 月 12 号离世后,已经三年多了。

我还记得,当时的追悼会上,看到了很多从来没见过的面孔:大娘娘、小伯伯、小婶婶、几个堂哥。以及很小的时候曾经见过,后来就没怎么见到的面孔:二娘娘。还有,脾气古怪的小娘娘、还有,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的二伯伯。总之,我对瞿家门的人的印象,总体就是这样。不过有一点,我可以说,小娘娘和二伯伯,伤我晚年的爸爸最深:爸爸主动联系他们,不带回应的。这都他妈的是什么狗屁亲戚?!手足之情都不懂吗?礼貌懂吗?尊重懂吗?(这种经历,也许不知不觉也影响到了我:谁如果对我不回应,我就会不自觉地触发这种受伤机制。所以,我才会关闭微信的消息提示吧。虽然对外声称是不想让时间被碎片化。但其实本质就是不想被别人的“不回应”而伤害)

追悼会上,爸爸离世的悲伤情绪导致我无暇去触碰上面的情绪(追问小娘娘和二伯伯为什么当时不回应我父亲的短信、微信、电话),但是,这些疑问始终存在在我心中,无法释怀。如今,我再回忆这种情绪,是带有些许恨意和责怪的。因为,我能体会到当时父亲的失落、绝望感。


这次是第二次和小伯伯碰面,时隔三年多。中间夹着个新冠疫情。小伯伯准备得很充分,佛教的祭扫仪式的东西都带上了。我今天真的大开眼界,因为妈妈那边的人都是信仰基督教,所以从来没见过“中国传统扫墓”习俗。在小伯伯的车上,他和我们讲,做到过爸爸的梦。梦里似乎是告诉他缺少东西,要他帮助之类的。于是,今年的清明节就想着要给他上个坟,烧点东西给他。

后备车厢里的花和祭扫物品

我生平第一次看到了这么完整的上贡品、上香、烧锡箔的整个过程。站在小伯伯的角度来说,买花篮、准备仪式感的东西等,也是一笔额外的开销,加上开车的人工费和油费,更是一笔费用。真的,对一个躺在坟墓里的几根骨头如此兴师动众,真的、真的不如在这个“骨头”还能正常、健康呼吸的时候,对 ta 好一点。死了,才这样对 ta 好,多少只不过是为了弥补自己心里面的缺憾和自责罢了。

因为深刻领悟了这一点,所以我就倍加珍惜和身边的亲人、朋友在一起的时光,这都是无比的恩赐。对活着的人好,才是真的好!但是,人们总是会忘了这一点,总是会忽视在你身边的人,转而沉醉于手机屏幕另外一端的人(们)。


妈妈有问我,为什么不再去主动联系瞿家门的人?我一时回答不上来。可能人长大了、或者经历的事情多了,感情就变得比较复杂了。我一时间很难从大脑中找到相应的词汇去接话。

或者,也许,我对瞿家门的人,都怀有一种莫名的恨意吧。具体也讲不清…… 总之,不想去过多地介入其中。避免重现当年的疼痛感或者戳破已经结痂的伤口吧。


文章作者: Citrus
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源 Citrus